【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课程主要模块的不同关系
发布日期:2023-03-02 11:08:45
来源
: 湛卢苑
作者
:湛卢学堂
浏览量
:864
湛卢学堂
湛卢苑
发布日期:2023-03-02 11:08:45
864
培训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课程的主要模块之间要具备关联性和逻辑性,作为培训师,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课程模块的设计和调整,掌握模块背后的逻辑进行课程安排。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课程主要模块的不同关系。
首先关注任务类型。可分为三类:具体任务、抽象任务、复杂任务。
具体任务即可视化的,提到就能想起的;抽象任务则相对复杂,会包含较多内容;复杂任务则更甚。通常来说,一个小时内的课程大多属于具体任务,三个小时的属于抽象任务,三小时以上的为复杂任务。
企业内训师的课程一般会控制在三小时内。根据具体的内容,课程模块会采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接下来给大家具体分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
以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为例:
7D下有7个设计(Design),其逻辑顺序为具体的任务,故学员听课时也可以按这个模块来完成任务,所以具体任务是最容易操作的。但并不是所有任务都是具体任务,若是抽象任务,则有两种方式:
1.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排列。如新员工入职培训,通常内容较多,公司发展史、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且通常这些都会是不同老师开发的不同内容,如何让它们形成整体?可以将其变成一个抽象的基于能力成长的任务。能力成长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任务,要学习很多事,做很多工作,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能力成长好比爬阶梯,如图可设置四个阶梯:
一个人如何成为合格的员工是一个宽泛的内容,设置成阶梯就将抽象任务层层递进地形象化表达了。
2.按不同的属性模块化。有时无法区分课程部分间的关系,就可将其模块化,如下图企业内部沟通,将抽象的沟通任务变成了几个场景。任务类型可分为具体任务、抽象任务、复杂任务三类,通常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或按不同的属性模块化,这么下来课程整体结构的思路就清晰了。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课程主要模块的不同关系。欢迎大家来湛卢学堂和我一起学习《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