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之课程的结构设计(二)
作者介绍
段烨
鹰隼部落创始人
湛卢坊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
国家人社部“职业培训师”教材(一级)副主编
一
核心内容(一级)进行排序
整理出来的知识点是比较散乱的,如何系统的呈现给学员,就可以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回到课题对应的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推进,按照一定的逻辑划分几个大的模块。需要对同一层级的模块进行排序。在课程正课的模块,同一层级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种逻辑关系。
一、时间推演式
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内容,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或者操作一个事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适用于需要展示事件发展过程的情况。
比如:在讲解一个产品从设计到上市的整个流程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先介绍市场调研,然后是产品设计,接着是生产制造,最后是市场推广和销售。
二、递进关系式
按照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来组织内容,每个部分都建立在前一个部分的基础上,适用于需要展示概念逐渐深入或复杂化的情况。比如:在讲解沟通技巧的时候,要先让学员知道沟通有哪些场景,有什么原则,然后在原则的指导下,学习和练习沟通技巧。当然,它也可以是知识的由易到难或者知识载体的由远及近。比如:先国家层面,再到企业层面,最后到个人层面。
时间式和进阶式有些相似,都是先后顺序。时间式是单纯的先后关系,但是进阶式是内容上有递进成长、层级、晋升的含义。有的时候两者有结合,但是也有区别。
三、空间顺序式
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来组织内容,适用于需要描述物理布局或地理位置的情况。如:在讲解一个工厂的运作时,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先介绍原材料的接收区域,然后是生产加工区,接着是质量控制区,最后是成品的存储和发货区。
以上三种方式有一定相似性,及模块之间有某种关系和关联。课程开发师能够按照事物的内在关系呈现出来。
四、模块并列式
将内容分为几个独立的模块或部分,每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主题,模块之间是并列关系,适用于内容相互独立但又属于同一大主题的情况。
比如:在讲解公司的组织结构时,可以将不同的部门(如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作为并列的模块,分别介绍每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模块并列式与前面三种结构是不一样的。前面三种结构是模块之间有内在的关联。而并列式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各个模块是在同一个主题之下,所以放在一起。
五、利用Ai排序
在运用Ai提供的核心内容,并且进行优化过后,提炼出一级的核心知识模块,还可以继续让Ai进行排序。当然,这个时候对Ai是个挑战。这背后涉及到非常专业的教学理论。一般的Ai排序并不一定科学。所以,Ai知识初步排序,要根据前面几种关系进行优化。
正课第一级内容的开发是结构设计中最具有挑战的地方,在课程开发项目中,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长,本质上是对培训师专业领域的挑战。
借助AI技术,理论上可以开发出任何课程,但是如果培训师自己的专业领域专业性不够,无法对AI提供的内容进行评判,优化和萃取,那么这个课程实际上是AI开发的,与培训师无关。谈不上开发,更谈不上原创。一旦遇到真正的“内容专家”就会出问题。所以,再次强调:精品课程借助AI,对于课程的理解要高于AI。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