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D课程开发之课程内容设计(二)

作者介绍
段烨
鹰隼部落创始人
湛卢坊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
国家人社部“职业培训师”教材(一级)副主编



一
案例的开发
举例说明是培训师的基本功。
一、案例的相关概念
课程内容开发的第二个重点是案例开发。案例是课程中常用的素材,能点燃学员的旧知,让他们与新的知识产生连接。根据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分为面对本科生的、面对研究生的(特别是MBA、MPA等专业学位),以及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此外,按教学中使用的方式,案例可以分为评述型教学案例和讨论型教学案例。
第一,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就是先提出一个观点或概念,然后通过具体案例来验证和解释。这是培训中最常用的方法,通常听老师说“举个例子”“这里有一个案例”,这就是举例说明。大多数“讲师”上课,基本上都是“举例说明”。书籍中的案例也是“举例说明”,老师大部分都会用举例来说明观点或知识点,目的是让学习者理解概念,用案例激活学习者的旧知。
第二,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一种深入的学习活动,教师会根据学习需求设计特定的案例,引导学习者通过讨论案例中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例如,在教学案例分析中,教师可能会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如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同时,教师会观察学生的反应,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反思,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提供借鉴。
关键在于学习者需深入分析案例,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做个引导。
案例分析和举例说明是不同的。主要有两个区别:
第一是主体,举例说明的主体是老师,案例分析的主体是学员。
第二是答案,举例说明是已经有了答案,这个答案是老师提供的;案例分析在分析之前是没有答案的,最终的答案是学习者找到的。
第三,案例教学法
这是一种教学方法,层级更高一些。它引导学习者共同分析案例,通过一个案例贯穿整门课程,形成独立且成熟的教学模式,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者的区别在于:举例说明针对单一知识点,案例分析是深入学习活动,而案例教学法则贯穿整门课程,内容更为完整。严格意义上,在实际教学中,真正用到案例教学的情况不多,更多的还是前两者。
我们习惯于追求标准答案,这限制了先进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随着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培训逐步采用了案例分析这类学习活动,激发学习者参与。
1、紧扣主题
案例本身的作用是说明观点、解释主题的,所以选用的案例要紧扣主题。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验证案例是否紧扣主题的逻辑模型—AGC模型。AGC是论证模式,也是语言表达的常用模式,具体内容在《培训师21项技能修炼》。
2、具有合理性
所用的案例要能经得起学习者推敲。学习者若发现案例不实或存在漏洞,难以支撑论点,便会质疑你的观点,此即反论证。
3、具有典型性
案例需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应反映大众可能遭遇的情境,而非个别特例。很多老师讲课时喜欢讲个人的案例,这种方式得有个前提,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如果案例不具有代表性,听课的人也会觉得没有借鉴意义。
4、具备新颖性
新颖性有时间和角度两个维度。首先,要关注案例时间性。讲述案例是为激活学习者已有知识,陈旧案例难以激发学习热情,如“秀才赶考梦兆”等案例已让听众厌倦。过去认为案例时效不宜超五年,如今去年的事也易被遗忘。在“信息爆炸”时代,案例需及时更新,培训师最好用现场事件作案例,既能体现专业水平,又能激励学员。比如课堂上以学员学习情况为案例,用“对象+内容”的课程标题形式,若学员是同事,能激发热情,让他们触类旁通、获得灵感。
其次,案例角度要新颖。同一案例可从不同角度阐述,旧案例也能新解读。如“两元钱”案例,改变方式后显得新颖,原本虚构故事可能变为真实事件。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优势独特,尤其能提升教学效果。如华侨大学实验研究表明其对提高学生主观题答题能力作用显著。虽新颖角度有难度,但新的案例教学法仍值得推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