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PRM”模型的设计要领

发布日期:2023-03-30 11:09:22   来源 : 湛卢苑    作者 :湛卢学堂    浏览量 :851
湛卢学堂 湛卢苑 发布日期:2023-03-30 11:09:22  
851

“PRM”模型的设计要领

段烨

此前的课程中为大家分享了三种细化模块内容的结构,分别是KAS、道法器、PRM。KAS便于理解,道法器是中国人传统思维中常用的,而PRM是最能够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思想的。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PRM”模型的设计要领。



PART

01

Professional Articles

PRM模型

P即Problem,问题呈现。建构主义向来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问题按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三类:良构、劣构、病构。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常选择劣构问题,通过老师和学员或者学员之间共同学习能够解决。我们正在学习的“7D建构主义精品课程开发”本质上用的也是PRM模型,7个D即7个PRM。每一个主题开始之前讲的大多是与主题相关的、业内同行的或者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R即Reason,原因分析。基本的原理、原因、原则,来解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M即Measures,解决方案。这又可以称为“传道授业解惑”,具体的方法、流程、步骤、工具。


PART

02

Professional Articles

案例运用

PRM结构的好处就是能直接指出问题,它最能够适应学习者的学习心态。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被直接指出某个地方出了错,会让学习者马上将注意力放回学习现场。哪怕课程比较普通,也可以用PRM模型进行创新。

在指导学员开发课程时,很多企业内部的培训总会开发一些较为常见的课程,比如“公司的管理制度”“沟通”“时间管理”“企业文化”等。这些课程的内容受行业现有规则是很规范的,难以再在内容上创新,所以可以从结构入手。比如讲“礼仪”,若“从什么是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等来开场,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可按下图来用PRM进行结构创新。

另外,若要讲“跨部门沟通”,是用What、Why、How的“什么是跨部门沟通”“跨部门沟通的作用”“怎样跨部门沟通”能吸引人还是“注意!跨部门沟通的五大错误,你有可能正在步入误区!”更能吊起学员的胃口呢?大概会是后者,列出问题后学员对照自身就会恍然大悟,发现有不少都是工作中出现的存在的,此时再去讲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想必都会听得很认真。这就是PRM结构中将Problem放在开头的优势所在。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PRM”模型的设计要领。欢迎大家来湛卢学堂和我一起学习《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



PART

03

Professional Articles

《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



【END】


专业文章


2023

3/30


问题
课程
结构
PRM
座机: 邮箱:
湛卢学堂视频号
格诺威咨询公众号
格诺威咨询知乎号
格诺威咨询头条号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