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优化课程结构的五个思路
发布日期:2023-04-06 10:00:26
来源
: 湛卢苑
作者
:湛卢学堂
浏览量
:949
湛卢学堂
湛卢苑
发布日期:2023-04-06 10:00:26
949
行业现今的趋势是PPT会被逐渐淡化甚至取代,有的老师现在上课已经不用PPT了而是更青睐板书,这就让老师对于上课内容的把握要求更高,往往要花许多时间去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程结构图的完善。那么优化课程的结构有哪些思路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优化课程结构的五个思路。
在整理、升华、优化课程结构图时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
一、时间和重点的规划。时间上来说,以一个小时为单元,导课和结课一共十分钟,中间内容五十分钟。按照该比例,两小时的课程要预留二十分钟,两天的课程要预留半天时间。原因在后面讲综合设计和成果设计的时候再会给大家强调。从重点上来看,课的几个部分一定不是平均分配的,比如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1D、2D、3D是重点,后面相对少一些。尤其是2D、3D,容量在十几节课以上,相比于只有几节课的其他部分,它们就突出成为了重点。按模块来说,道法器的法可能就是重点,KAS模型中S为重点……诸如此类。
二、是否符合金字塔原理。回顾金字塔原理:1.由上至下;2.上下包容。上面是抽象的,下面是具体的。对此,重点需考察在课中上面的部分能否包含下面的。如果不能,则需扩大上面概括性的话,或者适当地移动、删除模块3.横向并列。该问题也很常见,很多伙伴在画课程结构图时习惯性一口气从上画到下,想要展开一级时就发现空间不够了。所以同一级要横向展开,这样下方的空间才会足够。
三、要有不同层级。对课程结构图的要求是3-7级,层级越深说明重点越突出,课程结构图的内容越详细越好。而课程的大纲一般就三到七级,这就是此原理的体现。
四、模块多样性。假如用的PRM模型,那是不是每一个层级模块下都得用PRM呢?其实不然。一切的设计都是以学员为中心的,考虑到学情,可以对模块适当更改,各种模块都是如此。
五、三种模型的交叉综合运用。一套课程中每节课的模型使用都可以不同,甚至一节课中不同环节都可以不同。前提是,导师要熟悉自己使用的结构,学员也要清楚所使用的的结构。拥有一个成熟的课程框架,就好比有了一棵粗实的大树枝干。接下来还缺少树叶和果实,也就是第三个D,内容的设计,在之后的文章中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优化课程结构的五个思路。欢迎大家来湛卢学堂和我一起学习《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