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含义

发布日期:2024-08-13 15:25:48   来源 : 湛卢苑    浏览量 :83
湛卢苑 发布日期:2024-08-13 15:25:48  
83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含义

《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

书籍作者——段烨、杨雪



作者介绍

段烨

鹰隼部落创始人

湛卢坊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

国家人社部“职业培训师”教材(一级)副主编

杨雪

国家人社部“职业培训师”教材(一级)编写专家

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

2018、2022中国培训“我有好课程”大赛冠军导师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的作者是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据说芭芭拉·明托是麦肯锡顾问公司史上第一位女性咨询师,她把麦肯锡做咨询项目及人们日常思考事物的逻辑用一个非常形象的词——“金字塔”描述出来。

我们开发课程和指导学员开发课程的时候,在设计课程结构的环节,运用的也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操作的基本要求:由上至下、上下包含(抽象在上,具体在下 )、横向并列展开,以及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指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重复,不遗漏)。下面这个案例对金字塔原理做了很好的解释,能够帮助大家理解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含义。

食物的结构化表达

西瓜、葡萄、水果糖、咖啡、荔枝、巧克力、果冻、可乐、饼干、雪饼、牛奶和小馒头,这十几种食物如果不用金字塔原理或者结构化表达是很难记忆的,用结构化怎么来表达呢?

运用金字塔原理就变成了如图 3-2所示的结构图。

图3-2 结构图

上面这个案例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归类,把食物进行分类再呈现出来。金字塔原理的背后是“分析型思维”,对事物的内在关系进行分解并且用图表示出来,这样的结构图也叫“树形图”。这种思维方式实用性非常强,能够运用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些老师在设计课程结构的时候使用思维导图,这两种工具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只是呈现的方式不一样,这里不再详谈。

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困惑

如果事物相对比较复杂,使用金字塔原理就不太适合。比如上文提到的案例,如果里面有番茄炒蛋,或者水果沙拉,结构图该如何设计?如果遇到“啥子都可以烫”的火锅,又该如何展示呢?

我们在运用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些困惑:基于金字塔原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把课程结构进行分解,但是不能把各个模块之间进行有效连接,包括模块内部的连接、不同模块之间的连接。

以本书为例(见图 3-3):

图3-3 金字塔原理案例

内容分为导课、正课、结课三部分,但是导课中的建构主义思想贯穿在所有模块中,该如何呈现?

另外,“成果设计”中的“过程设计方法”在七个D中都有涉及,这又如何呈现?第二章“主题设计”中的“课程名称”和第七章“亮点设计”中的“课程亮点”又有串联,这又如何呈现?

还有更复杂的,第四章“内容设计”中的“有意义学习五要素”除了本章之外,还是第九章(本书结课部分)的“五M微课开发”和“五线谱混合式学习项日设计”内容的核心指导思想,这又该如何呈现?

可以说,整本书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多向连接的,内容相互支撑才形成了整体,仅用金字塔原理无法准确地展示出来。

同样,我们在指导学员操作结构图的时候,也发现学员存在这的困惑,比如说某个案例分析的学习活动,包含的知识点跟几个模块的内容都有关联,但是在结构图中,这些模块是分离的,如果仅按金字塔原理,将无法呈现出逻辑关系。

概括来说,很多课程是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而金字塔原理是单向发展的树状结构。

通常,时长在一个小时内的课程相对比较简单,用金字塔原理就可以呈现。但时长在一个小时以上,尤其是六个小时以上的课程,用金字塔原理就只能简单呈现,已经不能完整地展示了。

那么,用什么思维工具来可视化内容比较复杂的课程呢?

经过我们版权课程合伙人团队伙伴的共同努力,我们发现了概念图。

- END -

往期推荐

1.克服紧张的“目中无人法”

2.课程结构设计的原则之“三中全会”

3.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之“逻辑不清、层次不明、主次不分”

4.好课程的三个指标之“效果好、效率高、效用长”


座机: 邮箱:
湛卢学堂视频号
格诺威咨询公众号
格诺威咨询知乎号
格诺威咨询头条号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